可信的股票杠杆炒股 世人只知“负荆请罪”,却不知长平之战后,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_赵国_秦国_历史
中国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,战国时期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阶段。七雄争霸,百家争鸣,纷繁复杂的局势和诸多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,构成了这段历史最为丰富的篇章。战国后期可信的股票杠杆炒股,秦国渐成一统之势,力压群雄,而其他六国则联合抗秦。然而,尽管各国竭力联合,秦国的强大依旧让他们疲于应付。各国间的纵横捭阖,涌现出无数风云人物,其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,便是赵国的黄金组合——蔺相如和廉颇。
这对一文一武的搭档,凭借各自卓越的才能,几乎让秦国也难以在他们面前占到便宜。蔺相如的智谋和廉颇的勇武,使得他们成为了赵国抗秦的代表人物。二人不仅是历史演义中的英雄,也是当时赵国抵御强秦入侵的中流砥柱。对于许多人而言,他们是反抗暴秦的胜利者,是捍卫国家尊严的民族英雄。
展开剩余87%然而,历史往往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光鲜亮丽。在这背后的历史真相常常藏匿着血淋淋的现实。众人熟知的“负荆请罪”故事,实际上并未揭示出蔺相如和廉颇在长平之战后的命运。这段历史中,那些看似和谐的英雄形象,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和残酷的事实。
提到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,“将相和”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传说。传说中,廉颇因蔺相如在朝中的地位高于自己而心生不满,甚至心怀嫉妒,然而蔺相如却主动示弱,试图避免两人决裂,以免被秦国乘机侵蚀赵国的根基。当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后,深感惭愧,主动负荆请罪,最终二人化解了误会,成了至交好友。这个故事突出了蔺相如的宽宏大度,也展现了廉颇知错能改的胸怀。这个典故成为了许多人心中“将相和”的象征。
然而,历史并非总是如此简单。“将相和”这个称谓未免有些不严谨。虽然廉颇无可争议地是赵国的大将,但蔺相如的“相”却是有水分的。他的身份仅是赵国的上卿,而上卿的地位相当于承相,但并不等同于丞相。史书记载中,赵国的相往往指的是平原君赵胜和奸相郭开等,而从未有蔺相如为相的记载。换句话说,蔺相如的“相”字应当加上引号,不能简单等同于丞相。
再从赵国的一些重大决策中来看,蔺相如并未处于权力的核心位置。例如,在长平之战之前,赵国是否接受韩国的上党郡问题上,赵国的决策核心是平阳君赵豹、赵胜以及赵禹等,而蔺相如并未在这场关键的政治斗争中发声。要是他真如传说中那般是赵国的丞相,这样的重要决策理应由他参与。然而,事实上他似乎被排除在外,显现出他并非赵国的最高决策者。
此外,廉颇和蔺相如的权力地位,历史记载上也显示出某些细节。例如,《史记》中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一章,廉颇的名字始终排在前面。司马迁的列传有个规律,即若两位人物同传,尊者之名应在前。像《孙子吴起列传》和《樗里子甘茂列传》等都遵循此规则。因此,廉颇的地位显然要高于蔺相如。
再看两人的出身,廉颇出生于赵国贵族,是实打实的贵族血统,而蔺相如则出身较为低微,曾是宦官令缪贤的舍人,身份上的差距可见一斑。蔺相如的主动示弱,表面上看似宽容大度,实则可能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。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无法与廉颇抗衡,所以主动低头,换取二人之间的和解。
尽管廉颇和蔺相如被赵国重用,赵国一度与强秦抗衡,但随着赵惠文王的去世,赵国开始走向衰落。公元前262年,秦国攻占了韩国的野王,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,赵国贪图上党的肥肉,接受了韩国的割地。然而,赵国的这项决策没有得到廉颇和蔺相如的意见支持,说明二人已经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。赵国的贪婪最终引来了秦国的猛烈反击。
公元前260年,秦国派大将王龁攻占上党,并且很快进军赵国的长平。作为赵国主帅,廉颇迎战秦军,虽然他曾被视为战神,但面对秦国的强大,他也难以抵挡。更为令人失望的是,这次战斗的敌人并非秦国的名将白起,而是王龁。廉颇最终败下阵来,赵国失去了两个重要的防线,形势急转直下。
虽然有些人认为廉颇是“战略性撤退”,但事实是,赵国的关键城市都已沦陷,秦军迅速攻入赵国腹地。在长平之战的前期,赵军虽然顽强抵抗,但局势依然岌岌可危。而当时赵国的决策层产生了分歧,有人主张联合其他五国抵抗秦国,也有人主张与秦和谈。最终赵国选择了妥协,而这也使得赵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在这一过程中,蔺相如再度站了出来,尽管他身患重病,仍然忍痛劝谏赵孝成王支持廉颇,但无奈赵国的国君早已心意已决,最终换下了廉颇,任命赵括为主帅。赵括接手后,纸上谈兵,最终长平惨败,四十万赵军被坑杀,赵国几乎陷入灭亡。而蔺相如也在此时去世,结束了他充满波折的一生。
廉颇的结局同样令人唏嘘。公元前251年,燕国趁赵国未恢复元气,发动攻击,廉颇临危受命,最终大败燕军,捍卫了赵国。然而,赵孝成王去世后,新君赵悼襄王再次决定换将,乐乘代替了廉颇。年迈的廉颇并未接受这一决定,愤然转投魏国,但魏国并未重用他,最终廉颇在魏国度过了孤独的晚年。
直到生命的尽头,廉颇仍然未能回到赵国,他终老于楚国寿春,身心俱疲,心中满是对故国的思念。在临终时,他依然渴望为赵国效力,却永远没能再披上战甲。
蔺相如和廉颇,这对曾经的黄金搭档,他们的命运最终都没能逃脱历史的残酷。一个死于孤立与失望,另一个则被弃如敝履,直到死也未曾再为国家效力。他们的真实结局,令人深感唏嘘和惋惜。
参考文献:
1. 司马迁:《史记》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本纪 赵世家
2. 刘向:《战国策》赵策 秦策
3. 吕不韦:《吕氏春秋》
发布于:天津市